首頁
>
學生專區
>
七大領域通識 (106-108入學制)
學生專區
七大領域通識 (106-108入學制)
七大領域通識目標與內涵
一、語言與文學(Language & Literature)
(一) 領域目標
1. 增進對語言或文學或跨領域之專業知識。
2. 提昇與語言或文學或跨領域相關之文化素質與增進相關歷史、政經社會與領域史之知識。
3. 提高表達溝通、論述、創作或翻譯等語文能力與分析、研究能力。
4. 由閱讀與思考提高對人類文明與世界之認知與感受能力,促進想像、原創、審美與獨立思考能力,涵養良知、德性與人格。
(二) 領域內涵
1. 語言或文學或跨領域如電影與媒體之專業知識。
2. 相關文化、歷史、政經社會、領域史知識。
3. 文字與口語表達溝通、論述、創作或翻譯,分析與研究訓練。
4. 包括哲思、理論、形式等各面向專業與延伸相關知識,為提高認知與感受能力,想像、原創、審美與獨立思考能力與涵養良知、德性與人格之基礎。
二、藝術與美感(Art and Aesthetics)
(一) 領域目標
本領域旨在提升學習者藝術涵養、審美判斷與藝術批評能力、藝術表現展演能力,並期能整全性地擴展學習者之文化藝術視野。其具體目標如下:
1. 了解藝術的內涵、性質與其重要性,以建立藝術涵養。
2. 掌握基本藝術理論,瞭解如何對於藝術作品進行描述、分析、推理,以培養對各類藝術的鑑賞能力。
3. 學習藝術技巧,以具備基本藝術表現能力。
4. 建立多面向美感精神,讓藝術知能與生活結合。
(二) 領域內涵
本領域所涵蓋之藝術表現,包括音樂藝術、舞蹈藝術、雕塑與繪畫藝術、戲劇、文學、建築結構、空間藝術以及跨領域整合的電影藝術與視覺藝術。因此,課程內涵,包含多種藝術表現方式,並兼顧東、西方藝術家、藝術理論、作品與藝術表現方法之認知、描述、分析與評價。課程安排主要在於引導學生瞭解東、西方藝術的內容與特色,進而描述藝術作品內容、媒介、表現技巧,分析各項藝術活動的形式風格與內涵,並能以簡易的藝術技能展現自我,最後並將藝術欣賞及展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。讓學生從藝術活動中認識藝術、接納藝術,提昇其藝術涵養。
三、哲學思維與道德推理(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)
(一) 領域目標
本領域旨在由哲學思辨出發,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及道德判斷能力,並進一步建立責任倫理素養,使學習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多元價值議題,確立個人道德判斷依據與自我生命價值。其具體目標如下:
1. 具備邏輯思考與批判思考能力。
2. 瞭解基本哲學概念,並具備能將其運用之思維能力。
3. 能檢視個人生命與群體生活中的各項衝突議題,並能做出價值判斷。
4. 具備探索生命意義與終極關懷的思辨能力。
(二) 領域內涵
本領域以「思、覺、行」為課程主軸,由知能、情意、實踐三方面發展課程內涵,使學生有能力讓生活更具合理性與人文性。
1. 思(理性知能):掌握基本哲學概念與思維,一方面探索倫理學基本命題中的爭議,一方面培養邏輯解析、批判思維之能力。
2. 覺(情意感受):配合日常生活哲學議題,透過情意、情緒、情感的教學,引導對生命終極關懷的積極關注,涵養學生情理兼備的人生態度和價值。
3. 行(力行行為):能將倫理思維化為實際的德行實踐,突顯服務、參與之大師品格的實際行動。將志願服務,與倫理學議題討論結合,培養知行合融的行動能力。
四、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(Citizenship and Social Inquiry)
(一) 領域目標
本領域旨在培養全球化時代之民主社會中,學生參與公共事務所需的知識、態度和技能。希望透過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、理論,發展探究現代民主社會重要議題的分析方法,並建立關懷弱勢、促進社會正義的行動力。其具體目標如下:
1. 增進學生對政治、法律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人類學等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、理論與哲學的理解。
2. 發展學生探究現代民主社會重要議題的分析方法,能以不同的知識觀點解釋人類的生活處境,並認識臺灣社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。
3. 培養學生關懷弱勢、促進社會正義的行動力,並能成為以積極行動實現公平正義的轉化型知識份子與現代公民。
(二) 領域內涵
民主化和全球化這兩股趨力涉及複雜的政治、法律、經濟、科技、勞動、媒體、性別、族群、生態環境、社會和文化認同等面向。為培養能因應此趨勢並積極參與的公民,本領域內涵主要內容如下:
1. 基本概念與理論:培養進行社會探究的相關知識基礎。
2. 重要議題的分析方法:培養進行社會探究所需的思維與方法論訓練。
3. 核心議題探究:認識並關懷各社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,並促成學理知識與實際社會問題的結合。主要議題包括:不平等與平等、不正義與正義、權力與排除、環境破壞與保護、以及疏離與參與等。
4. 行動與實踐:將基本學理、思維方法、議題探究等三方面結合,並發展公民行動方案,以積極行動參與社會改良,實踐公平正義。
五、歷史與文化(History and Culture)
(一) 領域目標
本領域旨在透過跨時與跨空間的分析,啟發學生的歷史意識,並進一步培養尊重與欣賞其他文化的精神。其具體目標如下:
1. 引導學生掌握古今之間的相關性,以啟發歷史意識。
2. 透過蒐集史料、探究問題、提出解釋,以獲得歷史分析之能力。
3. 透過對自身文化及其他地區之歷史與文明的認識與反省,反思個人世界觀,以建立自我批判能力。
4. 認識人類文明演變,充實人文素養,培養多元文化精神。
(二) 領域內涵
1. 認識不同人類社會之政治、軍事、禮俗、服飾等各領域相關知識內涵。
2. 瞭解各文明之發展,以及其文化特色,並分析其對世界的影響力。
3. 從時間軸和空間軸來世界觀察不同歷史與文化,分析歷史變遷軌跡與重大文化交流現象。
4. 探索特定文化及社會脈絡中,個人自我認同與社群認同。
5. 透過閱讀歷史經典,探索歷史思維與觀點。
六、數學與邏輯思維(Mathematical and Logical Thinking)
(一) 領域目標
本領域旨在綜合數學基本能力,希望培養學生的數量識能,並掌握邏輯思維方式。具體之目標如下:
1. 培養量化推理、數學思考方法以及邏輯論證的思維方法。
2. 提供實際生活和學習相關學科方面所需的數學與邏輯知能。
3. 啟發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的思維模式,掌握推理論證,解決問題的方法,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。
4. 從數學與邏輯的學習,進而瞭解如何收集數據、運用電腦資訊和使用統計方法之能力。
(二) 領域內涵
1. 數學量化推理和邏輯思維方法的基本內容。
2. 藉由數學命題的分析與推理過程,訓練並激發學生的思考與邏輯推理,進能以簡馭繁處理問題。
3. 透過數學與邏輯之基礎,培養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技能,進而具備發展資訊應用軟體及系統開發之能力。
4. 培養學生欣賞數學的數量與形式之美、邏輯論證之力量,潛移默化為理性思辨的科學態度,追求人生的真、善、美。
七、科學與生命(Science and Life)